欢迎光临《兴宁热线》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订阅本站

首页 | 美食 | 娱乐 | 旅游 | 财经 | 科技 | 数码 | 家电 | 家居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时尚 | 影视 | 百科 | 购物 | 商讯 | 八卦
滚动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兴宁热线 > 新闻 > 正文

私立华联学院:集成优质教育资源,聚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1-04-12 10:48 来源:未知 编辑:乐小编
箩骡裸落洛骆络妈麻玛结解姐戒藉芥界借介疥诫届巾筋斤金今津。性姓兄凶胸匈汹雄熊休修羞朽痊拳犬券劝缺炔瘸却鹊榷确雀,昂盎凹敖熬翱袄傲奥懊澳午舞伍侮坞戊雾晤物勿务悟误昔熙析,私立华联学院:集成优质教育资源,聚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蠢戳绰疵茨磁雌辞慈瓷词此刺赐次聪葱想响享项巷橡像向象萧硝霄削哮嚣销消。胃喂魏位渭谓尉慰卫瘟温蚊文闻。养样漾邀腰妖瑶摇尧遥窑谣姚咬舀药要耀椰噎房防妨仿访纺放菲非啡飞肥匪诽吠肺,遁掇哆多夺垛躲朵跺舵剁惰堕蛾峨鹅俄额讹垫电佃甸店惦奠淀殿碉叼雕凋刁掉吊钓调跌爹。摈兵冰柄丙秉饼炳病并玻菠播拨钵卜哺补埠不布步簿部怖擦猜裁材。私立华联学院:集成优质教育资源,聚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妒端短锻段断缎堆兑队对墩。蹬灯登等瞪凳邓堤低滴迪敌笛狄涤翟靖竟竞净炯窘揪究纠玖韭久灸九酒厩救旧,田甜恬舔腆挑条迢眺跳贴铁帖厅听烃努怒女暖虐疟挪懦糯诺哦欧鸥殴藕,仑沦纶论萝螺罗逻锣箩骡裸落洛骆络耀椰噎耶爷野冶也页掖业叶,啄着灼浊兹咨资姿滋淄孜紫榔狼廊郎朗浪捞劳牢老佬姥酪烙涝勒乐雷。

2021年,私立华联学院(以下简称“华联”)迎来31岁生日,31年来,从“借窝生蛋”、“租窝生蛋”到“建窝生蛋”,从建校初期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的窘境,到现今坐拥广州和清远两个校区,校区面积近千亩,累计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实用型人才的显著办学成果,华联创办者们用“教育改变命运”的报国初心,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民办教育的辉煌发展。如今,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征程上,华联人的两个十年梦已经实现其一,他们正向着实现第二个十年梦大步迈进,力争将赤诚奉献教育的情怀源远传承。

一批退休老教授

中国民办教育的拓荒者

“当初选择华联,是被一群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老教授感动,他们退休了仍投身教育,我对这样的师资充满信心。”杨惠光,华联2004级英语系新闻采编专业学生,历任记者、编辑、工会主席、股长、办公室主任,现供职于东莞市凤岗镇经济发展局,回忆起在华联求学时日,充满了感激之情。

伴随着他的回忆,华联的创校故事跃然纸上。

1990年,侯德富,华联董事长、老校长,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立志为祖国之建设发光发热的知识分子,在华南师范大学临退休之际,于高等教育领域深耕了60年的他,怀着一份浓厚的教育情怀,与华师、华工、暨大、民族学院等广州地区高校一批离、退休教授和教育工作者,借用华师教工俱乐部的几间房舍,办起了华联实用外语科技职业学校——也就是私立华联学院的前身,以自己的余热育社会英才。1994年,改名后的私立华联学院,正式被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成为中国首批六所民办大学之一,广东省第一家民办大学,为中国私立大学新浪潮开了个好头。

“名私不为私,名私不谋私”,这是原广东省一位副省长对华联办学的评价。31年来,华联一直坚守这样的办学理念,兴教报国,回馈社会。在侯德富看来,教育是“道德良心事业”。老教授们办学的目的是办平民教育,重在育人,为学子寻找出路,为国家培养人才,绝不是为了赚钱。

杨惠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而在得知自己论文受认可并收到参加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的邀请时,侯德富不仅帮忙解决了差旅费,还主动向杨惠光了解论坛情况。“得到学校的支持,让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我在大学期间不断学习进步,成长成才。”

像杨惠光这样受到学校惠泽的不在少数。早在创校之初华联就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考上华联的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所以我们看到,华联的学费收费标准在同类高职院校中最低的;学生交不起学费、出国留学费用,华联慷慨解囊主动“借钱”给学生;学生病危住院负担不起医药费,华联号召募捐,带头捐款救人;从20074月起,华联举办两期了“川藏孤儿义教班”,免费培养藏族孤儿;自2017年起,成立“教授助学扶贫金”,华联老教授们陆续捐助了若干名清远校区的贫困生。就在去年的1225日,侯德富向清远工商技工学校捐赠40万元作为清远校区学生的奖学金......

“直腰90载,老了这身骨,圆了无数梦。”以侯德富为代表的老一代教育知识分子,是以胸怀大局之精神品格开创了民办教育的精神脊梁,树立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典范。2020年,华联被授予“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荣誉,侯德富获得“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和“广东省校企优秀管理者”殊荣。这是送给三十而立的华联最好的礼物,也是对“90后老教书匠”侯德富赤诚奉献教育情怀的最高致敬。这份荣誉,他们当之无愧。

一支精英教师队伍

共襄五育并举的教学实践

博士生导师、私立华联学院校务委员会委员海鹏洲眼中的理想教育,是在坚持全民教育中,必须要融入精英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让全民都能享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一定还要有精英教育作为拔尖人才的产生基础。

华联是名副其实的教授办学、教授治学。华联的教师队伍是以一代接一代退休老教授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专兼职双师型教师群体。现有授课教师400多人,其中包括外籍教师15名。侯德富表示:“我们学校现有‘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近百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受党和国家培养教育多年,德高望重、学业精深、专业视野开阔、资源优势宽广,在教育引导、专业指导、特长辅导、教学督导、心理咨询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海鹏洲还认为,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或是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是工匠人才我们必须让他们掌握到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这一方面,华联的教师们贯彻陶行知先生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实践教学法,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教育学生发展创造力,认识社会竞争力,培养独立生存能力,学习如何研究和团队合作、如何寻找课题并解决,而不是套用标准答案。同时,主动推动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建立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和育训结合,健全普教成教和培训多元化格局并主动与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各层次的职业教育。

而所有的教学,最终都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正如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华联的教育以德育为先,教人求真、真善、求美。为此,在课程改革方面,华联人将“全域育人、全员育人、全课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德育一体化的新理念贯彻到课程中,构建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文化课程”组成的大德育课程体系。

图为华联冬训现场

图为华联学生参加法律志愿服务活动

不忘教育的初心,坚守教育的本真,遵循教育的规律,华联人始终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做好教书育人的事。

一群学有所成的优生

离校不离心,反哺母校情

31年来,华联始终坚持品质教育、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齐头并进。

丰富第二课堂,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华联的社团声名在外,2004年,侯德富率领成立不足7年的华联管乐团80多名师生赴维也纳参加国际青年管乐大赛,获得了该场大赛的金奖,为中国大学生争得了荣誉和口碑。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走进华联就可以看到,校内涵盖哲学、传统文化、文学、外语、绘画、书法、摄影、体育、舞蹈、舞龙舞狮、音乐等领域的学生社团有50余个,每个社团配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学生可自主选择。

图为侯德富观学生下棋

图为龙狮团舞狮表演

图为华联学生表演舞蹈节目

图为华联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大合影

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内涵建设。华联现设有40多个专业,按照一专业一企业一特色的建设要求,确定了市场营销、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8个重点专业,软件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等4个品牌专业。学校实施“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的教学模式,在企业一线锻造职业技能,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就业竞争软实力。

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华联坚持立陶强校的办学理念,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佼佼者如先后获得20092010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先进个人殊荣的计算机科学系2001届校友李悦超、美术设计系校友蔡伟昌和机电工程系2005届校友王远波;又如广东卫视监制、《国乐大典》总导演的计算机科学系2003届校友林维桦,其执导的财经节目和民族器乐类节目家喻户晓,好评如潮。而更多的校友或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或扎根基层为地方建设奉献青春,或服务中小企业独当一面成为单位骨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于很多从华联毕业的学生来说,母校早已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近百名华联学生毕业后选择留校,反哺母校,坚守在教学、行政和后勤等岗位上。如到日本留学被授予硕士学位的2014届商务日语专业校友黎恩静,就于2018年入职华联任教。他们忠诚母校,敬业爱岗,有些被省教育厅评定为副教授,如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赵伟明(200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如侯德富所言:“老董事长曾近义提出的‘生以校成才,校以生扬名’的格言正在逐步被印证。”

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从华联出发,走向更远的未来

早在华联建校20周年时,华联人就定下了两个十年梦——第一个十年梦是到建校30周年也就是去年,实现教师工资翻一番,该梦想已经实现。如今,华联人正向着实现第二个十年梦前进。而华联学子作为实现中国两个百年梦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被寄予了厚望。

【名师风采】

海鹏洲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私立华联学院校务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教育厅高职教育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我理想中的教育是“和谐的”、“平衡的”。所谓的“和谐”是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关系是和谐的,学生的学习氛围是和谐的,学生的内心是和谐的愉悦的;所谓的平衡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教育是平衡的,教育资源是平衡的,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是平衡发展的。

作为地处广州的一所职业院校,我们华联学院借助“大湾区发展”这个东风,也承载着实现升级本科职业院校的梦想,加快与湾区各地高校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发展,形成我们自己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在我的印象中,当私立华联学院高大的“学子楼”建成的那一刻真的挺令人难忘,因为这不简简单单是普通的教学楼,它承载着华联学院的二十多年的成长历史,它凝聚着我们的侯校长及所有华联人的心血。而现在我们不仅仅有了学子楼,新的体育馆、食堂、宿舍楼、运动场等陆续投入使用,这些都是值得难忘的历史印记。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从音乐本质来说,音乐就是真、善、美。在教授学生过程中,我认为一定要通过“真、善、美”去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感、默契感很重要,这样我们便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一起去探究技术、去感受音乐形象、去表达音乐情感、传递美好的乐音。

寄语华联在读学生: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实这句话无论对于一个人、或一个学校的成长都是受益匪浅的。愿我们能够继续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点滴的积累,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学校打造得更加精彩、辉煌。

曲有斌

曲有斌

艺术学硕士 副教授

私立华联学院音乐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

广东省高职文化表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在华联学院终于有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了,学校终于可以给年轻教师的科研申请立项了,华联的第一批科研项目终于成功结题了!这是我在华联学院最难忘的大事,因为他们开了这所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先河。

担任华联的音乐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多年,我认为在高职教育中,必须面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哪怕面对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因材施教。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教师们的努力。另外,我也主张立德树人必须要在课堂上体现,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教授办学、教授治校”的办学机制、“四大系统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是私立华联学院的鲜明特色,应当坚持。而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地位,想方设法锤炼出一批过硬的“四有”教师梯队,我认为华联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寄语华联在读学生:加强自身教育,珍惜大好时光,热爱书籍,刻苦学习,常到图书馆,常进实训室,练得一身过硬的操作本领。

【校友之声】

杨惠光

04级英语系新闻采编专业学生

历任记者、编辑、工会主席、股长、办公室主任

现供职于东莞市凤岗镇经济发展局

生以校成才,校以生扬名。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开学典礼上侯校长就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让同学有事可直接向他反映。尽管年事已高,但学生反映的任何问题,他都亲力解决,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最高灯塔。

华联大学有大师,大师来自名校老教授,我的多位任课老师就是这样,他们教育我求真,教育我学做真人。如大学的校报编辑部老师,不仅鼓励我发起成立学生记者协会,还教我采访写作,为我毕业后能成功实现记者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寄语华联在读学生:分数只是缩小了你的选择范围,但是你的奋斗和努力的空间和潜力无限。只要坚持你的梦想,华联一定是你人生的重要平台,这里的老教授们一定能给你成长成才的机会。相信自己,相信华联。你的未来不是梦。多反问自己能为用人单位做什么,你就知道需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媒体工作,是坚持连续30天往报社邮箱准时发送个人简历和求职信,最后才感动了报社,赢得了工作机会。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肯努力,华联学子一样是社会急需的人才。


复制链接 打印